危险废物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和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 24 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甚至死亡的效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 (GB5085.2-2007)的规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将:
1)经口摄取:固体的半数致死量≤200mg/kg, 液体的半数致死量≤500mg/kg;
2)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1000mg/kg;
3)蒸气、烟雾或粉尘吸入: 半数致死浓度≤10mg/L 的废物定义为具备急性毒性特性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是指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 。 根 据 《 危 险 废 物 鉴 别 标 准 浸 出 毒 性 初 筛 》GB5085.3-2007)的规定,按照 HJ/T 299(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制备的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
上一篇:什么是危险废物的反应性
扫一扫,加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华体会(hth)网页版在线
备案号:京ICP备2024080360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